红腹灰雀

Pyrrhula pyrrhula   Linnaeus
   

  186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形态 (据东北亚种)
雄性成鸟:额、头顶、枕部、眼先及颏均亮黑色;上体余部从颈至背,包括肩羽和翼上覆羽概灰色;腰部白色;尾羽紫黑色;外侧尾羽基部的大部白色;大覆羽基部黑色,尖端白色,形成翼上显明白带;颊、喉、颈侧以及下体概呈鲜红色,至下腹到尾下覆羽转为纯白色。
雌性成鸟:全体灰色,无红色渲染,背部微沾棕色;其余部分与雄鸟相同。
虹膜赤褐色;嘴黑色;脚褐色。
量衡度:
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
♂♂(3) 19,20.4,21 155,157.3,158 12,12.2,13 89,90.8,92 67,67.7,69 18,19,19
♀(1) 18 153 12 89 66 17

鉴别特征

鉴别特征 体形大小和羽色大体似灰腹灰雀,但雄鸟的腹部红色,雌鸟为淡葡萄灰色;大覆羽具显著白端,形成翼上白斑。

大小

量衡度:
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
♂♂(5) 20—23 111—138 9—10.5 84—92 53—56 17—18
♀♀(5) 19—21 108—135 8.5—9.5 85—91 51—55 16—18
;

生物学

生态 红腹灰雀栖息于山区的白桦林和次生林区,冬季至海拔800m以下的针、阔叶混交林缘和平原的杂木林中。性活跃而不大怯疑,游荡时多为家族群,或结成小群,未见有成大群者。据我们多年在吉林省剖胃观察,食物主要为树木种子和一些野生植物种子;在平原地区的鸟胃中,见有明开夜合的种子和少量麻子。叫声是一种柔和的笛声,音似“teu”、“deu”或“deu-deu”。

生境信息

红腹灰雀栖息于山区的白桦林和次生林区,冬季至海拔800m以下的针、阔叶混交林缘和平原的杂木林中。

国外分布
经济意义

经济意义 红腹灰雀的羽色美丽,因性颇驯顺而易于饲养,可作为笼鸟;迄今对它们的食性研究较少,故经济意义目前不详。

经济用途

经济意义 红腹灰雀的羽色美丽,因性颇驯顺而易于饲养,可作为笼鸟;迄今对它们的食性研究较少,故经济意义目前不详。

分类讨论
检索表文本

现检索于下:
体形较小;雄鸟翼上覆羽尖端白色,下体较红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东北亚种 P.p.cassini
体形较大;雄鸟翼上覆羽尖端灰白,下体淡红色……………………指名亚种 P.p.pyrrhula(204)